海洋音樂祭 親親 咬筆妹 啦啦隊 歷女
5種媽媽能帶出聰明寶寶棒棒會彈琴囉1. 喜歡“充電”的媽咪 現實中有些媽咪非常好學,她是“現代型”媽咪的一個縮影, 她很會利用圖書和網絡來不斷充實自己。 還是准媽媽時,她就已經是半個育兒專家了, 她按照不斷搜索來的經驗,對生?做了充足的准備。 寶貝的成長過程也是媽咪知識和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, 從撫觸按摩到親子遊戲,從蒙特索利教育到奧爾夫音樂, 從應對寶貝的疾病到健康成長食譜,這就是,媽咪知道的越多,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,做出的選擇和判斷才可能更全面和 正確。(這完全是在講芯儀嘛~~她總是有讀不完ㄉ書,是一個滿分媽咪) 2. “懶惰”的媽咪 這裏所說的懶惰媽咪,是指那種善于觀察的“懶惰”媽咪, 她似乎“手懶”,“嘴懶”,但腦子和眼睛一點都不懶。 正如蒙特梭利所說:“一個高明的育兒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管住 自己的手和嘴。” 平日裏,“懶惰”媽咪總在忙自己的事,好像顧不上孩子似的, 孩子的小手還不利索的時候,就要試著自己穿襪子,拖褲子, 解扣子,有時費了老半天時間都弄不上急得直叫, 可“懶惰”媽咪卻在一旁動嘴不動手。 “懶媽媽”不願意幫孩子收拾完玩具,可怎?能讓這?小的孩子 自己做到呢?懶人有懶法兒——把孩子的玩具開放式陳列, 並貼上易辨認的小標志,寶貝果然很快就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。 總之“懶惰”媽咪的法則就是,孩子能做的就不替他做, 孩子還不能做的就鼓勵他嘗試。結果呢,孩子越來越能幹了, 而媽咪卻越來越輕鬆了。(這是我啦~~) 3. 經常陪寶寶玩耍的媽咪 寶貝不只需要看護,更重要的是需要陪伴玩耍,經常有人陪的 寶寶更聰明。因為,越小的寶貝對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短, 玩耍有了媽咪的參與,就會對事物保持更大的興趣, 也會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,培養出專注的性格。 媽咪的參與,可引導寶貝的思路,給寶貝更多?發,也更便于寶貝 從成人身上獲取經驗。而且,有媽咪的陪伴玩耍,可增加與寶貝 間交流的機會,促進寶貝語言和思維能力的發展。 不過,要提醒的是,媽咪陪伴寶貝玩耍時有一些問題應該注意: 多觀察寶貝的行為趨向及興趣點,跟隨配合寶貝的思路。 不要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,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寶貝。 管住自己的手和嘴,給寶貝更大的自由空間,讓他去做自己想做 的探索。 在玩耍中注意行為習慣的培養。 在不經意的玩耍中,經意地將知識及經驗融合進去,讓寶寶有更多 的收獲。 4. 家庭關系“潤滑劑”型的媽咪 有一種說法說得好:“育兒水平的高低,並不取決于家庭中某一個 人的育兒能力和素養高低,而是取決于家庭中所有參與育兒活 動成員的素質水平的平均值。”在一個家庭裏,參與育兒的往往 不止是父母,經常是幾個家庭成員共同參與。 這就形成了一個團隊,在這個團隊中有年輕人,有老年人, 文化背景各所不同,經驗感受、性格脾氣、優勢劣勢及看問題 的角度也都不同,這就必然導致了矛盾的出現。尋求完全的意見 統一是不可能的,能夠盡可能的協調好這些矛盾,讓大家把各 自的優勢集合在一起,就是最棒的“團隊”。 5. 用稱贊語的媽咪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威普.詹姆斯說過的,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 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。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,一般正常人 所發揮出來的能力,只相當于他所具有的潛能的1%。因此, 憑借內在的動力、堅定的信念、頑強的毅力等積極心態的推動, 人類完全可以發揮出驚人的創造力,沒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 其能力的20%-30%,而當他受過激勵後,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-4倍。 (這個是在說小玫啦)
3